选择字号: 特大     
选择背景颜色:

1.121 功在不舍

类别:历史小说    作者:熏香如风    书名:刘备的日常    本书简介
    正文

    蓟国楼桑,将作寺。

    蓟王亲临,必事出有因。

    仲春二月,“温室实验田”中,麦穗金黄,满室飘香。

    “试验”二字,出自王充《论衡·遭虎》“等类众多,行事比肩,略举较著,以定实验也。”蓟王赋其新意。每每在新技艺推广前,必经由将作寺,实验论证。名曰试验田。

    待工匠掘出底泥,陪同官吏,无不惊呼出声。

    “敢问主公,莫非皆沙壤!”右相耿雍激动之情,溢于言表。

    “然也。”刘备轻轻颔首。

    耿雍又问“主公欲圩田……大漠乎?”蓟国圩田制,天下知名。

    “大漠无需急。”刘备笑道“先为西域圩田。”

    “臣等,愿闻其详。”上庠令郑玄长揖求教,被刘备双手托起。

    “诸君,还记得‘毛遂治滏’否。”刘备笑问。

    “臣记得。”左相崔钧答曰“毛遂自荐,请兵有功,赵王封其为谏议大夫,封邑曲梁。此地虽是沃土,却因地势低洼。滏、洺等水,常泛滥成灾,百姓生活贫苦。毛遂先筑河堤,迫洺水改道北流。又令民夫和‘红胶泥’,将滏水河床抹厚五尺,不留空隙。此后,滏水再无溃决之虞,河道畅通,一泻千里。”

    刘备笑道“沙壤之所以能蓄水,便因三尺之下,皆是红胶和泥。胶泥经骄阳暴晒,无需火烤,便会硬化如陶。等同于将此片沙田,盛入巨大陶碗。再引肥水至田埂,连通埋于沙田下的滴漏竹管,不断滋润。遇曝晒,水汽自升,无缺水之困,谷物因而萌生。”

    说完。刘备又命工匠取来一截钻孔竹筒,遍示众人。

    与时人用来计时的漏壶,完全不同。此竹筒,开孔如笛,居中排列腰际。只需水位越过腰线,便可四时滴漏。

    “莫非主公欲从冀州运红胶泥,远赴西域。”右相耿雍言指,代价不菲。

    刘备摇头道“非也。类似黏土,无处不有。便是大河底泥,亦可烘干垫底。只需命匠人出城搜寻,当可就近运来。”

    门下祭酒司马徽笑问“先看革帐温室,又看沙壤种田。主公欲为长城军屯乎?”

    “然也。”刘备道破心意“大漠终归是心腹大患。前汉所筑长城,多有损毁。孤欲重筑,设立坞堡,令兵士屯田自养。而后。徐徐逆进,筑城通渠,种田大漠。”

    先不论能否实现。我主雄心,无人可及。

    就刘备所知,只需搞定蒸发与渗漏,沙地种田,亦无不可。支渠四通,胶泥垫底;肥水滴灌,温棚遮阳。应当可行。只需持续种田数载,不断改良土壤,待防风林木长成,水性循环小气候形成。持续种田,当事半而功倍。

    “先从西域始。”刘备一锤定音。

    西域并不缺水。只因地表蒸发剧烈,难以存留。前汉时,西域都护府,针对性的修筑了地下水利工程。时称“井渠”。穿渠校尉,便负此责。“汉遣破羌将军辛武贤,将兵万五千人至敦煌。遣使者按行表,穿卑鞮侯井以西,欲通渠转谷。”后人注“卑鞮侯井”曰:“大井六,通渠也。”

    后世称“坎儿井”。乃是一种结构十分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。由竖井、暗渠、明渠和涝坝,四部分组成。其构造原理在高山雪水潜流处,寻其水源地,间隔打下深浅不等之竖井;而后再依地势高下,于井底修通暗渠,沟

极速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刘备的日常 > 刘备的日常简介 > 1.121 功在不舍
申明:刘备的日常最新章节,小说《刘备的日常》文字、目录、评论均由网友发表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,属个人行为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Copyright 极速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.